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
1.经济增长下降
由于国内经济增长明显下滑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一些行业存在金融风险。目前,经济增长仍然相对缓慢,这将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
2.政府干预信贷供给
为了支持某些行业的发展,政府影响了银行,商业银行的贷款意愿,导致了一些不良贷款的形成。
3.信用和法律环境
信用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标准。作为市场经济的核心企业之一,银行的信用环境对银行影响很大,信用环境差的地区部分贷款客户诚信不足、道德水准低、企业文化建设基础薄弱。虽然他们的经济基础很硬,发展前景很好,但他们的优势无法与他们的弱点相匹配,其中一些在其中
客户虽然有还款能力,但还款意愿差,对银行贷款构成潜在威胁,严重影响银行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
4.经营和投资失误
一些单位的领导通过关系从银行获得贷款。但是,他们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导致无法获得预期的效益,导致无法按时偿还贷款,甚至使企业无法正常经营。为了使企业正常运转,他们不得不再次向银行借钱。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经营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企业倒闭,银行的贷款无法偿还。其次,一些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不合理的分析,使得投资未能达到预期的回报,甚至出现亏损,从而使增加的贷款变成不良贷款,最终无法偿还。
5.银行缺乏风险防控意识
为了个人利益,单个员工片面追求自己的利益,削弱了他们的风险意识或运气。
这也是不良贷款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6.国有企业制度是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一个重要的原因
国有商业银行的最大债务人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都是国有的,产权关系不清。企业对货款的需求是无限的,产权关系不清导致国有企业贷款零约束,导致银行贷款利率高。一方面,这使得国有企业更难按时还贷,造成了借钱不还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由于体制落后,大量国有企业制度与市场脱节,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导致国有企业大量亏损。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大量国有企业倒闭,国有企业破产,大量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债务在收购、承包租赁等重组活动中被规避。
7.银行风险意识和防范措施不强,贷款管理薄弱。
8.贷款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不良贷款的控制。由于贷款管理人员素质较低,银行的经营理念在贷款管理中无法有效实施,如缺乏严肃严谨的工作作风,未能严格按照贷款程序审批贷款,从而带来不良贷款产生的漏洞。贷款管理人员专业素质高,有利于贷款的安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答:农商银行。延续2020年趋势,多数上市农商银行2021年不良贷款率降低,拨备覆盖率升高,同时资产质量情况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征。
在13家上市农商银行中,9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2020年有所下降。其中,常熟农商银行仍然是上市农商银行中不良贷款率最低的一家,并且其资产质量在所有上市银行中也排在前列。该行2021年不良贷款率为0.81%,相较于前一年的0.96%下降了0.15个百分点。江阴农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指标优化最为明显。同年初相比,2021年该行不良贷款率降低0.47个百分点至1.32%,这是该行第五年维持住了不良贷款率连年下降的趋势。除了常熟农商银行,无锡农商银行、张家港农商银行和苏州农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也未超过1%,分别为0.93%、0.95%和1%,对比前一年的指标,上述3家机构资产质量也有较大幅度提升。重庆农商银行则一改前一年资产质量下滑的状况,2021年该行不良贷款率降低至1.25%。
1.73%。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1.73%,较去年三季度末下降0.02个百分点。而上市银行同期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仅为1.11%,且较去年三季度末下降0.03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19家上市银行的截至去年年末的不良贷款率全部低于1.73%的商业银行平均值。杜阳认为,这得益于实体经济复苏提升客户还款能力和意愿,商业资产质量整体向好。此外银行加大了不良处置力度,并强化新型智能风控手段,虽然去年年末不良贷款余额小幅上升,但并未改变银行业不良率整体下行趋势。
实际上,不良贷款率 = 不良贷款余额 / 贷款总余额
不良贷款率下降主要通过两个途径:
一是压缩分子,就是减少不良贷款余额,主要通过催收贷款、对抵押物进行处置、进行不良贷款核销或剥离等方式进行;
二是增加分母,即做大贷款规模,主要通过加快新增发放贷款实现。
近年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逐年下降,与上面提到的两方面都有密切关系,银行一般都会提出“双降”目标,就是不良贷款余额(分子)、不良贷款率(等号左边的结果)双下降,对于前者主要是商业银行加强风险控制、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不良贷款清收转化效率等工作凸显成效;而后者(不良贷款率)的下降,更多的是依托将分母做大,即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来实现的,这点可以通过近几年来全国信贷投放的天量规模可见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受个别大型房地产企业违约影响,多家上市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不良呈现全线上升的态势。展望下半年,受疫情反复、宏观经济复苏基础不稳定、前期政策陆续退出等因素的影响,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存在反弹的可能。
从绝对值看,上市银行中仅有郑州银行、民生银行不良率高于平均值,二者分别为1.97%、1.8%。其余30家上市银行不良率均低于平均水平,占比高达94%,显示上市银行资产质量在整个行业中较为优良。
此外,宁波银行、邮储银行等七家银行不良率低于1%,处于较低的水平。“有部分投资者过去曾担心邮储银行资产质量没有经历足够的周期考验,但是经过上市以来的长时间验证,特别是经历疫情的严峻考验,不仅证明了我们的资产投放策略合理,更证明了我们对资产质量的前瞻研判和审慎分类行之有效。”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在该行中期业绩会上表示。
去年疫情对银行业的资产质量造成了较为明显的冲击,去年上半年一半的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出现上升。但今年,其中28家银行不良率出现下降,占比约9成,2家持平于去年末,2家上升。
“经济回暖带动银行资产质量整体改善,其中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回暖有助于修复疫情期间受损的资产负债表,改善不良生成水平。同时,经过加大拨备计提和不良处置,银行业整体不良存量包袱进一步减轻。”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
交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上半年交行资产质量“稳中有进、稳中提质”。一方面,进一步加大风险化解力度,上半年累计处置不良贷款437.2亿元,同比增长27 %。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风险分类管理。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交行不良贷款率为1.6%,相比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
在31家银行中,江阴银行不良贷款率降幅最大,该行不良率下降0.31个百分点至1.48%。江阴银行在中报中表示,该行建立完善逾期60天以上贷款常态化入账反映机制,不断优化信用风险监测模型,做好风险隐患资产和不良瑕疵贷款处置工作,不良贷款平稳下降。
分行业来看,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个人信用卡等行业部分客户贷款出现劣变,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上升较快,但今年随着实体经济恢复,上述行业资产质量也出现好转。
从已披露的银行中报数据来看,受个别大户新增不良影响,多家上市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不良呈现全线上升态势。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断升级,监管从拿地、销售、融资等方面全方位进行调控,行业资金面压力骤升,信用风险加剧。7月26日,中诚信国际将中国房地产行业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
国有大行方面,如工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为4.29%,相比去年末上升约2个百分点;交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上升0.34个百分点至1.69%。交行相关负责人称,上半年房地产业不良贷款净增加较多,主要是部分房企因出现实质性风险,贷款下迁为不良。
股份行方面,如招商银行6月末房地产业贷款余额超过4000亿元,该行业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剧增264%至43.3亿元,行业不良率也由年初的0.3%升至1.07%。而在这之前,招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占比连续两年显著“双降”。
“从我行上半年房地产业贷款表现来看,主要还是个别过去杠杆率比较高、过度扩张的房企在现金流上遇到了比较大的压力,重点涉及华夏幸福、四川蓝光两个客户。”在8月18日举行的中期业绩交流会上,招行风险管理部负责人透露。
该行在去年年报中表示,受“三道红线”融资新规和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等监管新政影响,预计2021年部分杠杆率高、有息负债沉重、三四线城市项目占比高的房企融资能力和回款情况可能变差,资金压力可能增大。
城商行方面,如上海银行6月末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为2.73%,相比去年末上升0.34个百分点。上海银行称,随着房地产监管的持续强化和宏观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整体继续延续上年末的运行态势,受个别项目租售进度未达预期、还款能力有所下降等因素影响,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有所波动。
该行中报还表示,已开展了针对性风险排摸,分层分类、一类一策,建立压降敞口、补充增信、驻点监管、化解退出等一系列应对策略,细化刚性标准,做实主动退出,强化风险化解处置,整体风险可控。
对于未来的风险因素,交行相关负责人称,一是受疫情及纾困政策逐步退出影响,部分借款人信用风险可能有所暴露。二是受全球经济疲弱、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影响,部分国际化产业链企业、落后淘汰产能企业、高杠杆率企业的经营将面临考验。三是受当前房地产调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等政策影响,相关行业的部分借款人经营风险有所增加。
郑州银行在中报中称,从目前来看,宏观经济复苏迹象显现,银行业信用风险有所收敛,但恢复基础仍不牢固,叠加近期国内局部地区疫情反复影响,未来一段时间不良资产存在反弹的可能,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银行应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进入下半年,不良潜在压力可能有所增加。”王一峰称,“一是 历史 存量风险的确认节奏,如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前的表外不良回表进度;二是弱资质房企可能面临集中的现金流压力;三是部分尾部中小金融机构可持续经营能力不足,个别非银类机构受大额风险暴露影响偏大。”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山东省滨州市2021年区域不良贷款率,详细如下
5.32%
滨州辖区不良贷款连续20个月量率双降,不良率从11.29%下降到2021年2月末的5.32%,部分重点县区风险明显下降,企业风险处置稳妥推进,部分高风险法人机构成功退出。
真心希望可以帮到你
上一篇:关于读书的诀窍有哪些
下一篇:广州白云区诈骗多少钱立案
发表评论